面對離婚數字,教會可以做什麼?

(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 杜婉霞 Joanna) 

接受一位神學院碩士生做研究訪談,題目為『優化婚前教育以回應社會文化對基督教婚姻觀的衝擊』。過程愉快,也引發很多討論和思考。

現今離婚率高,在教會也日趨嚴重;以往較為容許的『離婚理由』是:婚外情、家暴,現在已轉變為『性格不合,不能再與你相處,不想再忍受你對我的漠視』,有些肢體靜悄悄地離開教會,也有些需要慢慢地療傷,這些景况令牧者既心痛又無奈!

教會有鼓勵未婚弟兄姊妹做婚前輔導,也有舉辦婚姻講座,那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其實婚前輔導這名稱有點誤導,以為是結婚前才該來輔導,更多是訂好了日子、場地、酒席才來輔導。如果原生家庭關係好,較為正常,沒有太多複雜的情況需要正視和處理,那輔導過程或會尚算容易和順利;但若一方或雙方都有過去家庭留下來的傷痛,往日情傷的陰影,或是糾纏不清的前度,那要處理的就不只是現時的關係,更是自我形像、自信心、自尊感和安全感。未曾正視和醫治的傷痛會在婚後日夕相對和增加磨擦的機會中隨時突襲,當小小的傷痕積累,今日對方給予的新仇,加上往日別人留下來的舊恨,就會通通炒埋一碟,到時要處理就很不容易了。

教會鼓勵情侶做婚前輔導是好的,但輔導人員的專業也不容忽視。教會牧者做的好處是免費,但牧者專責是祈禱和教導聖經,輔導可不是他們的強項;若牧者進修過幾堂課程,看過幾本書,懂得解釋幾個性格問卷就幫人輔導,有機會側重聖經教導,或只強調解讀問卷顯示的答案,而忽略一些背景因素對關係帶來的潛在影響:如伴侶的家庭曾欠債,那結婚時可會特別在意經濟安排及在財務上的透明度與誠信。若一方曾遭遺棄或背叛,那他會特別在意安全感及行踪上的坦白。牧者也較難觸及婚前性行為的問題,如有又坦白的話,怕會遭到教會處罰,不坦白嘛,又未能正視過往性關係(有可能是與現在的伴侶,也有可能是與前度) 帶來的影響。

一個兒科醫生的家人患心臟病,他該找心臟專科醫生來醫治家人,還是按自己的兒科知識自己來治理?

鼓勵弟兄姊妹尋求專業輔導是合宜的。不論經驗多豐富的輔導員也不能準確預計婚後的轉變,但若能令當事人深入地了解自己,或會避免因幻想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